融资的环境影响
将ESG风险纳入授信全流程
本行制定《中信银行授信业务环境、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办法》,明确ESG风险评估标准,将授信业务ESG风险纳入尽职调查、审查审批、用信审核和贷投后管理等授信全流程,切实加强授信业务的ESG风险管理。
本行制定《中信银行环境、社会和管治(ESG)授信评价主要指标体系》,包含环境、社会和管治三大类、共17项ESG关键指标,在审查审批环节重点关注企业的能源管理、污染排放、安全质量、股权治理等方面情况,指标评价结果作为采矿业、制造业、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客户授信审核的要素之一,进一步强化授信客户ESG风险筛查,提高ESG风险管理水平。截至2024年末,该指标体系在全国各分行中应用,业务金额覆盖规模约占上述行业的70%。本行持续跟踪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等前沿行业,关注钢铁、电解铝、水泥等高耗能、高排放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,截至2024年末,本行制定绿色行业审查审批标准(指引)超10项、与绿色行业关联较大行业审查审批标准(指引)超30项。
在尽职调查环节,开展ESG风险调查。要求客户经理依据《中信银行环境、社会和管治(ESG)授信评价主要指标体系》,逐项填写覆盖17项具体指标。在授信尽职调查报告中,形成对客户ESG风险的初步调查意见。审查审批环节审查授信客户提交的相关文件和手续的合规性、有效性和完整性,逐条分析客户授信尽职调查报告中的ESG相关指标,判断每笔业务的ESG风险。在授信审查报告中,对授信客户的ESG风险状况出具审查意见。
在用信审核环节,将授信客户ESG风险管理状况作为用信审核的重要依据。在授信批复下发后,根据授信批复要求,落实用信条件并完成ESG风险用信申请调查。对于客户用信申请调查时存在重大ESG风险隐患的,应按照合同约定暂停用信。
在贷投后管理环节,收集、识别、分类和动态分析授信客户ESG风险信息,评估客户ESG风险对其经营状况的影响,并在资产五级分类和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。
·强化ESG风险的贷投后和预警管理:丰富贷投后检查指标库和预警信号库,根据实际情况新增ESG相关指标。建立授信客户ESG风险管理情况动态评估表,及时收集更新相关信息,为贷投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。
·加强“审、管、检”(审查审批、监控、重检)的联动闭环管理:针对涉及ESG风险的重大、重要、紧急信息,由“审、管、检”共同分析、判断,制定风险处置策略、措施,督导实施并跟踪结果。在充分共享客户ESG风险信息的同时,修订、完善各自环节的政策、标准、规则及具体操作规程,实现闭环管理。